IPP荐书|波士顿倾茶事件:从一片茶叶看世界变局中的税收博弈
2025-04-27 乐鱼官网入口网页版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是1773年发生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一次抗议事件。当时,因不满英国政府对茶叶贸易的垄断及税收政策,波士顿的“自由之子”组织成员等登上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送茶叶的船只,将342箱茶叶倒入波士顿港,以示抗议。此事件加剧了英殖民者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最终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税的荒唐与智慧》中,著名财政学家、国际公共财政学会前主席迈克尔·基恩和乔尔·斯莱姆罗德详细回顾了这场“茶叶战争”的始末,并揭示了税收政策是如何在“塑造权力、利益与革命”中发挥作用的。
一片茶叶,如何成为撬动大英帝国根基的杠杆?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常被视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看似反抗苛税的起义,实则源于一场减税引发的连锁风暴。当东印度公司的垄断野心、殖民地的走私网络与帝国的财政危机激烈碰撞,历史的齿轮悄然转向——这场“茶叶战争”不仅改写了美洲命运,更揭示了税收政策如何塑造权力、利益与革命的复杂图景。
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首相预计: 印花税会展示出 “公平、广泛、不繁重的特点, 产生相当数额的收入, 而且不需要太多数量的官员去负责征收”。
此外, 这些收入将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殖民地的防卫。非常公正地说, 普通英国人每年的平均纳税额达到25先令, 人均纳税额只有6便士(或者说半个先令)的美洲殖民者确实应该多缴一些税。
在美洲, 民众对印花税的激烈反对导致该税种推出不久即被取消。 由(毫无疑问已因为精神疾病而严重失能的)老皮特领导的英国政府在1767年决定, 对茶叶及别的产品开征 “汤森税”(Townshend Duties)。该税种能产生的收入预计只有东印度公司征税收入的十分之一,但重点是,税收法案的前言宣称,这是 “在国王陛下的美洲领地行使征税权的一项权宜之计”。
而茶叶税的延续是因为国王坚持认为:“总得有一种税收, 以使征税权能够保留下去。”抗议和也依然延续, 到1770年3月, 惊慌失措的英国军队在波士顿街头杀死了7名当地居民。
不过, 印度的情况甚至更为糟糕。地方征税权的成果远不如预期, 因为孟加拉地区在1769年爆发了饥荒。东印度公司的收入从1766—1767年的180
这一削减幅度比原本预期的要小, 因为饥荒的实际程度极为严重: 孟加拉地区可能有20%的人口死亡。
“印度人受到严刑拷打, 被逼交出他们的财富; 城市、集镇和村庄遭到洗劫; 各个封地和邦被偷窃。”
但这些极端做法仍未能避免税收收入的显著减少, 这使该公司面临的别的问题雪上加霜: 它在印度的负责人过度扩张, 致使借款规模失控, 军事开支大幅度的增加, 而部分因为美洲的行动,大量茶叶积压在库房。
在1768—1770年, 东印度公司对美洲殖民地的销售额暴跌了近90%。
它在伦敦仓库里有大约1800万磅茶叶亟待出售; 由此拖欠了从英国进口茶叶需缴纳的关税; 它非但没有给英国政府缴纳巨额资金, 反而需要向后者大量借款。不过作为英国财政的核心 (以及许多精英人士的财富源), 东印度公司已变得大而不能倒。
“对最赚钱的贸易的垄断, 对帝国财政收入的把持, 把你们带到了乞讨和毁灭的边缘。”
这两大问题日渐交织在一起, 一个问题的方案可能是解决另一个问题的基础。
为确保东印度公司的财务稳定,重点是增加茶叶销售, 主要希望则在美洲市场。市场扩张的潜力显而易见, 但实现的障碍同样突出: 美洲殖民地消费的茶叶中约四分之三是走私进来的。
此时, 在伦敦面临巨大压力的官员和政客制订出了一份巧妙的计划。 简单来说, 他们通过取消英国的茶叶税来降低殖民地茶叶的价格, 以此来维护之前的原则: 在美洲殖民地继续对茶叶征税。具体来说, 他们之前要求东印度公司把运往美洲殖民地的茶叶先送到英国,在那里缴纳约24%的进口关税, 然后拍卖茶叶。
东印度公司挑选的在殖民地贩卖廉价茶叶的代理人肯定属于保皇派。这样一来,已经因为 1765 年《印花税法案》而触怒了当地律师、酒馆老板、报纸出版商、作家以及其他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知识阶层的英国人, 又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另一个强势利益集团: 从走私茶叶中赚得盆满钵满的狡猾、强大、声名狼藉的商人, 这些人慢慢地倒向美国独立路线。
这是因为, 美洲商人不仅销售走私茶叶受阻, 甚至也没机会参与合法的英国进口茶叶销售。伦敦的如意算盘是, 他们的措施将削弱那些强势群体的商业利益兼影响力, 可惜误判了形势。
在亚当斯的支持下, 汉考克于1773年12月16日在老南会议厅主持会议, 鼓动“自由之子” 把3.5万磅降价茶叶倾倒入波士顿港口的海水中。
费城和查尔斯顿拒绝英国茶叶货船入港, 茶党势力在波士顿和纽约再度兴起, 由此在 “无代表不纳税” 的旗帜下, 骚乱演化成了美国独立革命。
这则故事隐藏着反讽意味: 近代的美国茶党激烈反对超出最小幅度之外的一切超额税收, 但他们的政党名称来自对一次减税的激烈反抗。
该故事还包含其他教训。因此我们并不能想当然地从中得出如下结论: “根据结果得出, ‘自由之子’ 反对的不只是无代表权的纳税, 他们还反对税收本身。”
另外, 与其他灾难性税收故事类似, 税收的具体实施方式影响很大, 或者说在此案例中, 与税收实施本身关系巨大。走私对美洲殖民者 (及其许多英国同党) 而言是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英国方面对走私的持续打压不得人心。
税收收入的使用方式如果缺乏民众支持, 社会就更容易滋生不满。例如, 汤森税的收入就被专项用于负担英国给殖民地任命的官员, 并设立没有陪审团监督的海关税务局, 这类支出极其不受欢迎。
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发现关税难以满足新生的联邦政府的需求, 于是在
并非巧合的是, 该税种对一个重要的游说团体——规模较大的酿酒商——较为有利。
可它激怒了另一个利益团体: 在西阿巴拉契亚山区酿造威士忌的农场主。这些农村地区的小酿酒商拒绝缴纳酒税, 并羞辱税收官员, 最终激起武装暴动和件。
新生的美国政府采取了与英国人基本相同的做法: 武力。但结果大为不同,1794年, 乔治·华盛顿总统率领的军队轻松平息了农民的武装暴动。
1931年, 圣雄甘地对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合法性提出了挑战: 用一小茶勺的盐水泥浆在海水里煮沸, 生产出微量未纳税的非法食盐。他的行动分明让人们想起波士顿茶党的 “自由之子” 行动。
但这次英国人没有采取与1774年针对波士顿人的《不可容忍法令》类似的惩罚措施。甘地本人也注意到, 英国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容忍。
【作者】【美】迈克尔·基恩 乔尔·斯莱姆罗德【译者】薛凯欣 余江【出版时间】2025年2月【出版社】中信出版社【ISBN】69【内容简介】各个时代的政府都在寻找有效和公平的征税方式,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本妙趣横生的税收史著作中,著名财政学家、国际公共财政学会前主席迈克尔·基恩和乔尔·斯莱姆罗德基于多年的研究,梳理了从中世纪以来历史上出现过的五花八门的税收政策和征税方式。作者觉得,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税收政策,都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且都面临着共同的税收原理:税基的可测量性,税收公平和效率,税收归宿,税收征管以及在现实中面临的很多问题等。书中呈现的或匪夷所思或充满智慧的历史税收故事,揭示了政策制定的根本原则: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仔细权衡其成本和收益。该书将理论寓于故事之中,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读者,都能从该书中获益匪浅。【作者简介】迈克尔·基恩(Michael Kee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前副主任,东京大学研究员。乔尔·斯莱姆罗德(Joel Slemrod),密歇根大学经济学David Bradford杰出校级教授、经济系主任,罗斯商学院商业经济学Paul W. McCracken院级教授,税收政策研究所主任。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著有《课税于民》《税制分析》等。两位都曾任国际公共财政学会主席,且都获得美国国家税收协会颁发的丹尼尔·霍兰德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对公共财政研究和实践的杰出贡献。
IPP荐书|特朗普回归了,下一场大规模全球化何时到来?关于IPP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