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图书出版审校制度,对每级审校规定了具体的任务,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递进制约,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图书出版导向,是防止图书出版流程中出现失误、纰漏的编审方法。书稿在审校的每个环节中,如达不到编审要求,有被退稿的可能。严格遵守图书出版流程,是提升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笔者在主编出版“美术编辑”系列图书的过程中,因美术编辑题材与案例的特殊性,对于遵守图书审校规定的重要意义,有了比以往更为深刻的理解。
“美术编辑”系列图书出版阐述了美术编辑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新闻报道、公益宣传、办公文秘、商业营销等领域的新闻版面、实物画面的案例分析。因缺乏对图书出版审校制度的了解,未遵守编审流程规定,几次延误了图书正常出版。
事件1:因作者盯版修改审校意见《美术编辑工作指南》延迟出版。2011年12月30日,出版社通知我配合《美术编辑工作指南》的“三审、三校、一读”工作,进行“一读”。期间,流程编辑对终审样书的一段编审意见,因字迹潦草不好辨认,问我是否认识。因我在审校流程中经常与编审老师进行交流,对编审老师的字迹比较熟悉,所以主动跟随流程编辑进入排版设计室,帮助辨认了那段内容,随后又与排版老师将其他剩余的审校意见全部进行了修改。然而,这一行为违反了作者与编审分离的程序规定。这个情况被发现后,2012年1月4日,策划编辑致电询问了经过并点出这一行为问题症结,随后我虚心接受了批评教育。此时我方才知道,出版社已经启动内部倒查出版程序,将我盯版修改的内容,重新全部进行审校程序,最后导致《美术编辑工作指南》延期出版一个月,2012年2月印刷发行。
事件2:未处理校对提出的异议照片《期刊美术编辑》暂缓出版。2014年1月16日,《期刊美术编辑》经三审三校后,通知我配合出版社进行印刷前的“一读”。我通读完制作好的样书,正要签字确认时,校对老师告知我,对一处文中配图提出了异议。该配图为刊登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决胜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刊版面(22页-23页)截图,图中涉及一张图片来自为《四川日报》的新闻版面。我认为该截图是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版面,是相关中央集体视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之一,只删除一个常委的照片或模糊处理,违背新闻的真实客观,所以未做修改。最终出版社决定,将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审相关联的内容,暂缓出版。
事件3:终审后被抽审《新闻人物素描》第2版延迟出版。2019年7月30日,《新闻人物素描》第2版经三审,进入印刷程序,忽然接到出版社暂缓出版的通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版社为严把图书质量关,针对已确定进入印刷程序的图书进行了抽审,发现《新闻人物素描》第2版的绘画案例涉及了一些国外领导人的肖像,为严格把关,建议对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重新审校。面对抽查负责人,我以文责自负为原则,提出涉及国外领导人肖像在《新闻人物素描》第1版(包含输出至台湾的繁体版)也存在,相关素描肖像是刊登在新华社《环球》杂志的新闻报道。最终,抽查负责人以新闻有时效限制,转换为图书出版时需重新审校为由,决定删除相关涉及国外领导人的素描的案例(包含已经出版过的《新闻人物素描》第1版的人物素描),共16幅。接着进行了重新审校,最终延期两个月,2019年10月出版。
“新闻”“出版”两个名词虽然经常并行出现,但两个行业的编审标准各异。公开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图文,编辑成图书时,必须以图书出版编审标准为准。了解图书出版流程、明确图书作者职责、是规避违反图书审校规定的基础。
首先,了解图书出版流程。图书出版指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实体的出版活动,将人类的科学与思想加以扩大传播,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图书出版执行许可证制度,图书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图书出版既有系统的学术与教学体系,又有专业的管理规定。编辑出版学针对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语言文字和文化科学、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相关《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涉及编辑责任、资格准入、重大选题备案、年度出版计划备案等制度。了解图书出版的基础常识与相关管理规定,既提高业务能力也规避违反规定。
其次,明确图书作者职责。作者不但要完成内容编写,还要配合图书出版其它相关工作。选题是著作创作的核心,图书的选题经出版社选题会确定,作者根据选题会确定的著作选题进行创作。作者要预先制定写作规划,包括文字总量、章节划分、写作时间等,严格按出版社的编写规范进行写作,并按时完成写作计划。作者要严格遵守图书出版程序中每个环节的职责规定,需根据图书出版特点,了解图书的出版周期与相关程序规定,包括图书选题、选题报批、组稿编辑、审校稿件、申报书号、确定印数、定价销售、申报CIP(实名制)、设计排版、印刷发行等流程。交付初稿时要章节等级清晰,主文与附文明确,标明索引注解,配图格式统一,便于后期的审校与排版印刷。
再次,做好相关备稿预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审校环节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期性和应对措施。前期组稿阶段要有甄别意识,根据图书出版要求,对图文素材的内容、来源、版权等编辑出版标准与格式、大小、色调等印刷技术指标进行初步选择,减轻后期审交阶段的工作难度,避免复审或终止出版。作者要具有大局意识、政治觉悟,积极努力配合编审工作,针对稿件涉及的有争议内容,作者要有通不过三审的心理预期,组稿时须根据图书选题整体框架,科学的制定应急方案(备稿),如相关联的内容难以通过三审,及时修改或更换内容,确保图书的正常出版发行。
图书出版工作中,作者是主观创作,编审是方向指导。严格的图书出版流程既是对作者与作品的尊重,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份责任。作者要了解图书出版流程的要求与规定,针对编审意见具备应急预案能力,才可以更好的体现图书的文化性、知识性、信息性特点,提升出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