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设计师刘晓翔接到了一个设计任务,要设计“中国最美的书”的作品集《2010-2012中国最美的书》,彼时刘晓翔的工作室XXL Studio刚刚起步,到底要如何呈现这本目录式的作品集呢?
如果大家现在翻开这本书,会看到里面很详细地记录了3年来60本 “中国最美的书”。因为每一本都被刘晓翔和他工作室的伙伴们一一研究过和反复称量过。
“第一次称重用的是向卖肉小贩借来的秤,为避免脏污把秤擦了又擦,并且在书和秤之间垫上一张A4纸,可是发现这秤出来的重量居然都是整数,还有A4纸的重量怎么都称不出来。情急之下赶紧网购了一个电子秤,把60本‘中国最美的书’反复称了三遍。”
BIGGER团队第一次读到这一个故事的时候,就感觉到这故事不仅有趣还有某种代表性的象征。做书这件事的背后,不就这种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吗?
很多书籍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候,为了契合书籍内容,不但会找各种不同制作材料,也会在设计形式上反复打量和思考。
这些关于书的故事,正是我们从始至终以来想对大家说的,也是我们举行BIGGER广州艺术书展的一部分原因。我们很愿意制造机会让大家能手捧这一本本的实体纸质书,感受做书人的所有故事!
刘晓翔老师是中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也是XXL Studio的艺术总监。他曾获得 2018 年东京 TDC 年度奖、纽约 TDC 第 64 届全场大奖、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等奖项。
2022年距离刘晓翔老师设计《2010-2012中国最美的书》已经过去9年了,在这期间刘晓翔老师的工作室XXL Studio设计的书也不断入选“中国最美的书”奖,XXL Studio也成为了书籍设计行业里的知名工作室。
在今年的BIGGER,我们特意为XXL Studio设计的书籍策划了特别单元,这个屡屡获奖的书籍设计工作室,还有着很多很多优秀的设计!
这是一本可以拆解成约300幅240x240mm单幅汉字书法作品和240x129mm竖排右翻小书的书籍。此外,除了这些可拆解的汉字书法作品,它还包含了拆解后还留在小书中的汉字书法作品、解析文本、每个汉字的历史沿革及不同变体。
整本书文本选择 50个常用汉字,每个汉字用6种书体来表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由篆书到行书的历史沿革,是供美国孔子学院学生摹写汉字的教材用书,因此无论是设计上还是内容上都有非常强的功能性。
《11×16 XXL Studio》是XXL Studio的设计作品精华集。刘晓翔老师在工作室过往的书籍设计作品里,挑选了11个案例作为这本书的创作基底。
整本书用11个案例+16P原作来展示XXL Studio的部分作品,并借此表达工作室的书籍设计理念,它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新鲜阅读”的体验。
《文爱艺爱情诗集》是一本关于诗与爱情的概念书,是纯手工制作的书。内文是用铜板压印技术一页页压印而成的,筒子页里面的插页是用丝网印刷印出来的诗句,限量发售365册。
无论是经过一张张压印而来的、由非常厚的纸张折叠而成的筒子页,还是插入到筒子页中的丝网印诗篇以及独特的装订方式,在制书普遍工业化的当下,《文爱艺爱情诗集》都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
《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与水文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厚重,是作者20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作品。XXL Studio将所有的图表与公式的字体、字号,都设计成能与整书气质匹配的字体、字号,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
书本选用韧性强、松厚度高的纸张,它们蓬松轻便,拉高了整本书的厚度,使它看上去、摸起来就像是一块泥土、一份标本,有厚重的存在感。用黄金比进行开本与版心等比例设计,也为本书营造了优雅的阅读体验。
《2010-2012中国最美的书》是一本面向书籍设计师的艺术类图书,整本书收录了从2010年到2012年获奖 “中国最美的书”的全部作品,3年来一共有60本最美的书。
《2010-2012中国最美的书》是这60本“中国最美的书”的长卷与画廊,它将看不见的节奏(书影)隐藏在被折叠的页面中。不仅是长卷与画廊,它还是3年来“中国最美的书”的书籍信息承载体,60本书的大小、厚薄、重量、页数等信息在本书中完整呈现。
这本书是XXL Studio为第一届“中国最美旅游图书设计大赛”设计的作品集。书籍的外形是一条船,虽然很诗意但却不知道它驶向何方,设计灵感来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写于1915年的诗《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
本书将比赛的获奖书籍按金、银、铜等奖项,分配了对应奖项的正文书影页数。用不同的获奖书籍内页书影组成连续页码,来对应《风吹哪页读哪页》的页码。正文是11.2 pt方正中雅宋体,排版是在固定位置下的文本“随机”流动,连续快速翻动会形成波浪的涌动。
《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特展作品集》是双语印刷的木版年画,这个题材非常引人入胜,多体例复杂文本设计更是XXL Studio最爱。
受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短时间內设计的具体方案就完全确定下来,它就是现在成书的样子:一块被木刻刀刻过的等待印刷的木版。
此后的书籍设计,只是在此基础上因内容调整对页面的不断增减,再没有改动过它的初始面貌。
《GDC Award 21》是GDC设计奖获奖作品集,封面和封底分别使用了麻布和仿皮两种材料,书脊是PVC透明书脊的圆脊精装,读者拿在手里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材料所带来的丰富手感。
PVC材料被弯折后形成的圆与书脊拔圆之间会有一个空隙,随着光线变化,丝印的金色“GDC Award 21”会在圆脊的不同位置投下时间流过的影儿。
《汉仪玄宋字体册》是汉仪字库专门委托XXL Studio设计的品牌字体册,字体册的设计概念是白纸黑字或黑底白字,它就像钢琴的黑白两列键盘,交互使用可以变幻出美妙的音乐。用极致的简单表现繁复的汉字排印造型与单个汉字的优美。
字体册的设计将不同克重纸张结合内容后穿插使用,辅以通背双封面的装帧形式,虽只有区区64P,亦带来视觉和触觉的丰富变化!
《心在山水:17-20世纪中国文人的艺术生活》是为在法国展出来自中国的文人艺术生活所做的图录,全书为中法双语,分为图版、论文两部分。
依据文本内容的不同,书本选择了包括封面在内的7种不同的纸张。封面和封底,把映射出时代变迁的园林拱门形态运用在设计上,把裸背装设计成圆脊书口切齐,是本书装订亮点也是工艺难点。
这是一本讲述“门”的小书。在北京与巴黎,很多相似历史意义的建筑伫立其中,这本书以这些建筑的大门为线索,带领读者畅游这两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城市。
小书使用左翻和右翻区分两座城市的建筑,使用同一个翻折的封底将两部分内容连接,让书可以展开两部分同时阅读,而这样的翻阅的过程就像打开一扇扇大门。
从2010年到2016年,经过约7年的设计实践和不断修正、总结,刘晓翔老师对有中文特点的网格系统模块设计,有了不少心得,于是就有了这本用图形来论述倍率网格的《由一个字到一本书 汉字排版》。
这本书在用图形讲述的同时,也依靠半透明纸张的互相透叠,帮助读者理解网格系统的设计和运用,它也是一本阐释书籍设计方法论和汉字排版研究的概念书。
《改变阅读的设计》是由刘晓翔主编和设计的图书,整本书的编排颠倒了文本的线性逻辑,把不同的文本内容穿插在一起,营造出电影中常常会出现的“闪回”和“片段”式的阅读氛围。
a、b、c、d 四部分中,最先出现的是b部分,这部分采用双色印刷;b部分刚刚翻了几页,四色印刷的c部分就映入眼帘,b、c两部分交错展开。d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设置了一些当下出版物设计中编辑和读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请收入本书的22位新锐设计师来回答。
2022年BIGGER以“X光”为主题,围绕一个代表未知的“X”符号与“光”之间的故事,联合全球参展商共同策划一系列内容,除了书展还包括展览、互动装置等,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无限种可能。
此外,“X光”还能代表什么?我们大家都希望和每一位参展商一起诠释,并以此作为本届的共同目标。首先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将“X光”变成“城市X光”,让热情与梦想穿越城市核心,反应城市脉搏,成为“城市的微光”,给城市传递一份纯粹的热情,让更多人保持创作,为兴趣制造。
其次,我们大家都希望这是一次愉快的交流,是一个没有负担的旅程,在开展期间,我们投入一切把“X”变成“卖”,一起把作品“卖光”,一起为“卖光”努力。
剩余的“X”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大家都希望由每一位艺术家、插画师、设计师以及每一位观众自己来将它填充。
BIGGER这一个名字是由广州艺术书展的英文名称——ARTBOOKEXHIBITIONINGUANGZHOU里的字母,重新组合而成。BIGGER广州艺术书展,是一个集合艺术家、插画师、出版人、设计师、创作者、编辑等等为创意出版者建立的交流平台,旨在以“想法更重要(Thinking is bigger than a book)”为理念,希望我们大家能通过出版媒介让个人想法得到表达与分享,让更多人都能接触和理解。
BIGGER的热情和理念也感染着日本著名插画师二村大辅,并亲自为本次书展绘制LOGO。LOGO由四位青年与大型书组成,四位年轻人分别代表着出版人、艺术家、书店店长与印刷机长四个角色,每个身份都代表各自行业的态度。他们用热情举起书本,投入专注,面对着逐渐严峻的出版环境,从始至终坚持迈开热情与欢乐的步伐。
BranD创刊于2012年,是亚洲首本洞察品牌视觉传达中的创造力的创意杂志。是一本获得红点、iF、德国设计联盟、ico-D、伦敦Stack Awards,香港、泰国、德国、丹麦设计中心等联合推荐的杂志。
Sendpoints是一家全球性的艺术图书出版商,2006年在中国广州创立,从艺术、设计、美学、生活方式角度,传递灵感与故事。探究每本图书的“万有引力定律”,挖掘出版的可能性。
溯·榭映美术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山湖公园中岛, 依水而兴, 是一座充满艺术氛围的美术馆。“ 溯” 意思是回归本质, 找回初心,“ 榭映” 出自诗词“ 嫩绿阴阴台榭映, 南风初送轻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