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手刺集萃|中國第一批鉛活字印刷書籍

 2025-10-03     书刊印刷
产品详情

  印於1588年(明萬曆十五年)的Christiani Pueri Institutio(意譯《天主教青年教義》),是中國第一批运用鉛活字印刷的書籍,具有极端严重歷史意義。

  1573年,范禮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意大利籍,1566年参加耶穌會)被录用為「耶穌會遠東觀察員」視察澳門教會。1578年偕同38位耶穌會會士,由葡萄牙裏斯本,經印度果亞抵達澳門。他在澳門调查後,又轉到日本視察。1582年范禮安組織日本「天正遣歐使節團」前往羅馬會見教宗。1588年,「天正遣歐使節團」回航,他們從歐洲帶來當時最早進的古騰堡印刷機和西洋活字模,準備帶回日本。但是,得知豐臣秀吉已於1587年開始虐待日本的天主教教會,使節團稳重起見,不敢馬上回日本,被逼逗留澳門。

  范禮安运用這個機會,在他們居留澳門的兩年時間,首先运用這批字模,機印了《天主教青年教義》。這本於1588年在澳門印刷的書籍成為國土歷史上第一批以西方活字印刷術印製而成的外文古籍。該印刷機在澳門博物館藏有一複製品。

  根據第十四任英國駐大清國公使薩道義(Ernest Mason Satow,1843—1929,日本姓名為「佐藤愛之助」)在其1905齣版的作品《The Jesuit mission press in Japan,1591—1610》屡次说到日本的鉛活字印刷是由澳門啟動。根據澳門文明司署出书、由Manuel Cadafaz de Matos為《天主教青年教義》一書所寫的前语可知,用來印刷以上兩本書的活字模在1590年被帶去日本运用後,在1611年又被帶回澳門,並藏於Andr Botto的家中直到1620年。同年,耶穌會天主之母教堂(Colegio da Madre de Deus da Companhia de IESV)运用了這些活字模在澳門印刷了《Arte Breue da Lingoa Iapoa》(《日本語小文典》)。這是第一本有注錄澳門出书機構的書(「天主之母教堂」出书),曾经的都只用「澳門港」出书。1620年以後,該批活字模下落不明。

  1588年,《天主教青年教義》在澳門印行,奠定了澳門在中國鉛活字印刷業史上始創的位置。在此後的四百多年內,因宣教、慈悲、教育、文明、政治等需求,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印刷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而印刷事業更逐渐推廣,讓鉛活字印刷業在中國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