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大井镇:“小积分”发挥“大作用” 基层治理“分值”变“价值”

 2025-09-25     产品案例
产品详情

  走进大井镇中兴村文明团结超市,里面人头攒动,村民们热烈地议论着,“现在把农业废弃物送到收购点,既能换钱还能赚积分。”“没错,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也有积分!”商店老板高鹏涛笑呵呵地说:“每个季度大家都能凭积分来换东西,洗洁精、卫生纸都挺受欢迎。自从村里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大伙儿参与村务的劲头明显高了。”村民口中的积分兑换商品,正是大井镇近年来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大井镇在基层治理中大胆探索、不停地改进革新,以积分制为“杠杆”,引导社区居民“以分促行、以行促治”,从清洁家园到村庄事务、从乡村建设到文明创建,逐步激活群众的参与热情,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活力与温度。

  “过去是‘村委会说,村民看’,如今是‘村民做,大家夸’,治理逻辑彻底变了。”谈及“村规民约+积分制”带来的改变,中兴村党总支书记屈树军感触颇深,“过去,村规民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未能走入村民心里。”这一局面在近几年迎来突破。村委会将“村规民约”与“积分制”深层次地融合,让纸上条文真正落地转化为村民听得懂、易操作的“行动指南”。新推行的积分制度细分为基础治理和议事调解两大类,涵盖遵纪守法、邻里互助、参与议事、志愿服务等七大维度的积分评判标准,为村民参与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动力。

  “过去发动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困难重重,如今任务一发布,大家就积极参加。”屈树军对变化深有体会,“积分虽微,却是对村民付出的正向激励。”如今的中兴村,村规民约实实在在地上墙,积分榜单定期上榜,村民踊跃“上阵”参与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中,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大井镇以“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行动为抓手,着力深化“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划定杂物堆放、垃圾定点投放等标准,并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同步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改治理、维护公共区域卫生等行为获取积分,可在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形成“行动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良性循环。

  在大井镇东风村党群服务中心,两本装订齐整的册子十分引人注目:一本是翔实记录每户积分动态的《2025年度积分发放明细》,另一本是清晰登记积分类别与兑换物品的《2025年度积分卡兑换明细》。明细表内,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活动的轨迹、积分增减记录清晰;兑换表上,村民每一分付出与收获皆有迹可循。

  在大井镇,积分制如同一根巧妙的“杠杆”,不仅有效撬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更成功链接起多元的社会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村规民约+积分制”,明显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在推行积分制的过程中,大井镇从始至终坚持“群众共议、因地制宜”的核心原则。以大发村为例,积分规则的制定并非自上而下,而是由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然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后表决通过,并将积分管理与村规民约紧密挂钩。村民们自己提出治理任务、商定积分规则、设定评分标准,真正的完成了“我的规矩我来定”。无论是参与环境整改治理、矛盾纠纷调解,还是防火防洪巡逻等“微治理”行动,积分制都赋予了这些日常行为以集体认同的价值。通过评选道德模范、表彰文明家庭等方式,既树立了榜样,也强化了公众监督。实践表明,积分制有效推动了群众从“袖手看”到“动手干”的转变,明显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

  “花小钱、办大事、动众人”。在大井镇,“村规民约+积分制”这条基层治理路径,以其巧妙的杠杆效应,推动群众将规则条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积分兑换商品让“分值”变成“价值”,有效撬动了群众的内生力量,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潜能。(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