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的圣地:旧书街神保町如何从明治时代兴盛至今?

 2025-11-16     笔记本印刷
产品详情

  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神田神保町是全世界最大的旧书一条街,这里有大约130家旧书店。每家书店都深耕自己专精的领域,从古籍到漫画,门类繁多。整条街就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神保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让我们一同追溯其历史,探寻旧书店的魅力吧。

  “明治时代(1868-1912年),神田地区建起了大学,这是一个重要契机。”神保町Keyaki书店的店长佐古田亮介说,“明治10年(1877年),东京大学的前身在神田一桥地区创立,后来,神田周边又成为学习院、东京外国语大学、明治大学、专修大学等学校的发祥地。因此,对于教科书、洋书等专业书籍的需求激增,销售洋书的二手书店逐渐增多,神保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佐古田曾担任《东京旧书联合会百年史》(2021年)的编委会主席。通过这本书,我们大家可以一窥明治以来神保町的发展历史。

  江户时代的书店兼营出版和新、旧书销售,但在明治政府时期,书店的业务板块逐渐细分,新书经销等流通网络也逐渐成型。到了明治20年(1887年)前后,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书店几乎都已停业。

  “因为有许多学生、老师出售不需要的书籍,新一代旧书店由此应运而生。第一家洋书旧书店是明治10年创立的有斐阁,4年后三省堂开业。后来,它们又相继涉足出版领域。”

  如今,有斐阁以出版法学等学术书籍,三省堂以出版教科书和辞典著称(1915年书店与出版业务拆分)。

  明治22年(1889年),连接东京都新桥和兵库县神户市的铁路东海道本线全线开通。旧书运输不再依赖于船运,便捷度极大的提升,散布于东京、京都、大阪的旧书得以自由流通。

  明治30年代,横贯新宿区和千代田区的东西向道路靖国通大道逐步建成。大正2年(1913年),与神保町北侧相邻的神田三崎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火灾,神保町受灾严重,多家书店迁址,原有的布局发生改变,不少旧书店建在了道路沿线。

  与此同时,大火也为旧书店带来了新商机。许多大学和专科学校被烧毁,重建过程中需要补充图书馆藏书,订单如雪花般飞向了这些旧书店。

  岩波书店是在1913年大火后开业的。最初主要经营旧书,次年出版了夏目漱石的《心》,这是夏目漱石自费出版的作品,连装订也是亲力亲为。此后,岩波书店的出版业务日益扩大。

  在大正12年(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东京受灾极为严重,不过,旧书业却借此契机发展了起来。新书书店、经销商、印刷厂和造纸厂等都需要一些时间恢复经营,而旧书在全国都有库存,可以从大阪等地调货。与10年前发生火灾时一样,学校又开始收集藏书,旧书需求再次急剧增长。

  从明治2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调拨旧书,东京各地相继出现了同业者进行交易的集市。

  “当时,洋书的流通量激增,神保町周边出现了几个私人开的市场。人们逐渐感觉到,是时候建立一个囊括所有旧书店的同业协会了。”佐古田介绍说。

  经历几番波折,大正9年(1920年),“东京旧书商协会”(现为东京都旧书籍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东京旧书联合会”)成立,几乎天天都会面向联合会成员举办“旧书交易会”(即市场)。通过市场交易,价格行情也逐渐形成。

  “联合会最困难的时候是二战统制经济时期。旧书由官方定价,商家之间以及商家与顾客之间无法议价,经营举步维艰。此外,店主和店员被征兵,许多店铺因此歇业。”

  后来,日本战败。东京遭到了多次空袭,但神保町奇迹般地逃过一劫,因此较早地走上了复兴之路。

  战后,为遏制通胀,日本实行了强制存款、更换新币等政策,经济巨变之下,一些人希望能够通过出售古董、旧书以获取新币。特别是由于GHQ(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主导的民主化改革,华族和富豪们收入锐减,他们纷纷出售国宝级的宝物和古籍,这些宝物和古籍大量流入了市场。同时,截至1949年,二战后教育改革中诞生了近200所新制大学,催生了对旧书的巨大需求。

  据佐古田所言,旧书店逐渐走向细分化、专门化,是从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年)结束时开始的。“在百余家旧书店集中的地区,不深耕细致划分领域是没办法生存下去的。我认为经营旧书店需要瞄准‘缝隙市场’,经营另外的地方没有的东西才可以获得优势。”

  佐古田说,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前,包括旧书在内,出版行业的营业额从始至终保持上涨的趋势。“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亚马逊等网络站点平台崛起,实体书店的销售额迅速下降,新书书店尤其受到重创。”

  1990年,大型二手书连锁店BOOKOFF创立,并在全国铺开店面。对此,佐古田直言不讳地表示:“BOOKOFF不过是徒有其名。一来它销售的不光是旧书,二来也缺乏关于书籍的专业相关知识。而我们会一一评估每本书的价值。我们联合会里甚至有商家会在BOOKOFF发掘价值被低估的书,然后在自己店里高价出售。”

  “除了二战时期,旧书行业遭遇的最大危机是泡沫经济崩溃后互联网普及的时候。不过,旧书联合会的反应很迅速。大家意识到,这样下去生意只会每况愈下,行业也将后继无人,于是在1996年创建了‘日本旧书店’网站,许多旧书店加入了该平台,经营得以顺利开展。”

  “在新冠疫情期间,假如没有线上销售,我们早就撑不下去了。旧书店被归类为‘非必要非紧急’行业,接到了政府的停业要求,整个神保町都变得冷冷清清。不过,通过‘日本旧书店’网站接到的订单增加了。”佐古田回忆道。

  东京旧书会馆位于神保町旁的小川町,从周一至周五,这里天天都会举办不同门类旧书的交易市场,包括漫画等亚文化书籍、日文书、外文书等等,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基本上每周五、周六都会举办面向公众的书展。常客们在开场前一小时就排起队了。”佐古田告诉笔者。

  每年春秋两季,神保町都会举办旧书市。其中最热闹的当属每年10月到11月期间举办的“神田旧书节”。每到此时,靖国大道的步行街上摊位林立,出摊的旧书数量有一百万册之多。

  高中毕业后,佐古田进入创立于明治时代的老字号旧书店一诚堂书店工作,1987年,他自立门户,开办了主营近代文学图书的“Keyaki书店”。

  “我喜欢无赖派作家,所以当初主要收集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等人的作品。虽然现在也接线上订单,但是经营重心仍放在书目清单这一渠道上,这是我当年在一诚堂学习到的。”

  书目清单是一种寄送给个人、大学和收藏家等的印刷品,内含作者、出版社、价格和主要内容等信息,有时还附有图片。这是一种从明治时代延续至今的销售方式,但如今,通过线上渠道经营的书店慢慢的变多,制作书目清单的书店已成为少数。尽管如此,佐古田并不打算放弃这项“耗时又费钱”的工作。他的书店每年发行4次清单,还会有顾客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催促他尽早发行。

  据说,只有真正爱书之人,才能将旧书店经营下去。那么,经营旧书店的乐趣究竟在哪里呢?

  佐古田认为:“乐趣就在于总有新发现。例如,同样是初版书,但衬纸的颜色却不同。这原因是纸张不够,临时换成了不同的纸张。有时,这种稀罕的书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

  “此外,我们不清楚自己将会遇到什么,这也是乐趣之一。我曾经得到过太宰治送给姐姐的签名书,更令人兴奋的是得到过坂口安吾的《白痴》手稿。不过,我虽然很希望得到它们,但不会恋恋不舍、不愿放手。我总会让它们找到买主。”

  “在交易会上竞拍时,有些书的价格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日元,但真正稀有珍贵的书很少会出现在书目清单或交易会上。因为当这本书的收藏家去世或因某些原因出手时,通常会通过熟识的书店直接卖给另一位收藏家。”

  “有人退出,但也有年轻人加入,所以不会像新书店那样大幅度减少。”佐古田干脆地说。

  “过去,获得旧物经营许可证必须要有实体店,但现在只开网店也能营业,这降低了年轻人入行的门槛。联合会不时举办的旧书店经营讲座总是座无虚席。经营旧书店要专业知识,不过,这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就能学习的时代,只要有意愿,总能够逐渐掌握。”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经营模式,例如设有咖啡厅的书店,以及将书架租赁给个人或组织的共享书店,等等。

  佐古田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对自己最合适的方式经营。经营方式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倘若墨守成规,旧书行业就不会有未来。”

  标题图片:2022年10月,因疫情暂停3年的“神田旧书节”恢复举办(时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