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瓶颈

 2025-11-18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毫无疑问,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受数字时代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不过,如果单纯就技术而言,这一产业也正站在一个前途光明的新时代的开端。

  对中国来说,2007年是数字出版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将数字出版纳入了“十一五”规划,无论是从政府的关注度和推动力度,还是新闻出版界本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来讲,中国数字出版界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数字出版的产业地位也在逐步提升。

  大好形势下,有的人觉得数字出版的美好未来已经指日可待了,但事实或许未必如此。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而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至此,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此外,还有预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

  然而,事实是,“在现在的出版机构里,数字出版收入相比传统的纸质媒体收入,从比例上来说是比较小的,能达到10%就已经很不错了”。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伟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作为从2000年就开始介入数字出版领域的公司,方正阿帕比确实切身感受到了出版机构数字出版转型脚步的加快。”郑伟说。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的正版电子书数量已达到40万种,与方正阿帕比合作的出版社已超越了500家,占到全国出版社总量的90%。

  郑伟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他们年年都会对同步出版的比例进行统计,目前来看,同步出版的比例在日渐提高。同步出版的出版社较2006年增加了70%。现在出版机构出纸书的同时出一本电子书的比例估计能达到30%~40%左右。

  但另一方面,“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现在还处于培育期的阶段”。郑伟认为,这要从几个维度来看。其一,就现在基于数字内容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的花钱的那群人而言,这种消费习惯还没形成非常大的规模。现在数字出版主要的用户群体和市场仍旧集中在教育和B2B(即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的人群上,所以整个产业的规模不是特别大。与传统的图书出版规模相比,数字出版的规模非常小。其二,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还面对着很多制约因素,如版权问题。

  “最近,有很多唱片公司放弃了对数字音乐版权的保护,因此有人担心数字出版领域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实际上,在数字出版领域,数字版权保护(DRM)仍然是重要的技术。假如没有DRM技术,数字出版产业就无法健康发展。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汤帜博士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自2000年初到现在,汤帜一直着重于“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主持方正阿帕比电子书网络出版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该系统整体技术与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处于同一水平,其中数字版权保护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

  汤帜认为,前几年人们谈到数字出版时,通常只谈数字化形式的出版物。但是,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数字出版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出版过程的数字化。一般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制作、发行等出版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通过二进制这种技术方法对所有的环节进行的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围。数字出版物已从电子书、电子期刊、数字报纸发展为以条目数存储发布的电子图书、以一张张图片为单元存储发布的艺术作品等数字出版形式。

  据悉,早在2000年左右,DRM技术就成功地应用在电子书领域,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与数字音乐领域的DRM技术相比,电子书DRM不仅应用早,而且已经很成熟。“现在数字出版领域与DRM相关的技术不仅没有停滞,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可以对手机电子书、图片等数字内容做版权保护。”汤帜说。

  “互联网上的盗版成本更低,内容也更加容易被盗版,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出版者的积极性。”郑伟坦言。例如,很多出版机构为了确认和保证纸书在市场上有一个好的销售额,就会在三到六个月之后再出版一份电子书,这样的出版时差会制约电子图书的销售。

  郑伟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方正阿帕比进入数字出版行业时,最早研发的就是电子图书的CEB格式和DRM技术。通过这样的技术,每一本图书的访问都是在技术保护下进行的,不但可以防止黑客的破解,而且可以有效的预防非授权的传播。

  今年5月,iRex电子书阅读器在英国上市了。这是电子书阅读器第一次在英国上市。

  如果读者能够阅览这50本预置在阅读器中的图书,当然也就会希望获得更多电子图书,但这却是不可能的。uk这个令人期待的新网站此刻仍然没有上线运营,因为图书销售商正在对它。一旦读者想通过世界最大的电子零售网站亚马逊下载,就会发现它的英国网站没有电子书发售,其美国网站销售的电子书只可以通过Kindle来阅读,这是亚马逊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

  展望电子阅读的未来,这些文件格式的绊脚石阻碍了消费者,比如电子图书网站其一些书目竟然拥有12种不同的格式。慢慢的变多的电子书阅读器会上市,同时,多不胜数的格式也造成某种混乱,因此有人将电子图书称作“数字时代的巴别塔”。

  在中国的数字出版领域,格式的不统一同样成为行业之痛。方正的CEB、书生的SEP、超星的PDG、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数字出版行业没有通用的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使用户一定要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这也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这是阅读器市场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汤帜说。

  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是一个以推进电子书籍与出版为主旨的国际开放组织,方正阿帕比也是该组织的成员。2007年9月,IDPF推出了其开放式出版结构及其.epub的文件格式新标准。方正阅读器也支持这个标准格式。不过,汤帜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这个标准并不是很普及。

  据汤帜透露,在这方面,国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新闻出版总署很看重这方面的问题,正在筹备成立数字出版标准工作组,方正也在参与筹建方面的工作。如果这个工作组成立,应该马上就会开展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把数字复合出版工程列为重点工程。这些有关标准主要会围绕这一工程展开,包括电子书内容的采集、编辑、排版及最后的呈现等。其中,格式问题会包含在呈现问题当中。内容全流程版权保护等也会是标准制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汤帜说。